前无回到寺里睡了没多久就被早起的钟声给敲醒了。寺院里早饭就是稀粥咸菜。显然庙里人没把前无师徒当客人待,计平常跟平念他们一起吃,前无则因为辈份的原因混在一干小和尚中间。十利端着能给他当帽子戴的粗瓷大碗,坐到前无身边,师兄长师兄短的叫着,问些乱七八糟的武学知识,甚至把自己的那份儿主食拨了一半给前无。前无吃人家嘴短,便耐着性子给他讲。结果,饭没吃完,计平常那边一推饭碗喊了他一声,叫他收拾东西跟自己回家。
说不上突然,要不是因为平念,他师徒俩根本就不会在这个庙里住下。计平常跟主持不和,几乎水火不容,他们坚持着各自济世的方法,有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破裂感。这师徒二人怎么说也是寺庙的恩人,恩人要走了,庙里僧众都列队送行,甚至连很不待见计平常的住持也做足了礼数,在临行前还尽量心平气和地劝计平常放下屠刀之类,只是看得出计平常连耳朵都没带。十利倒是没有恋恋不舍,他跟前无说,“师兄,我得空了就去看你,你住后山我认得。”前无讪笑着,“我其实挺忙的……”计平常嘱咐十利要好好照顾平念,他短暂的纠结严肃的表情也在从平念空茫的眼神转向下山的路后也消失无踪。
离开寺院的俩人都有种松了口气的自在感。前无跟在师父身后,看着师父边嚼着花生米边哼着不着调的山歌。想来这几天计平常已经被住持折磨到无法忍受,如果不是顾念那个眼睛不好的师叔,计平常决计不会挨到现在。他和平念之间的瓜葛,前无知道一些。据说是当初俩人都还很年轻的时候,一天晚上计平常无聊偷跑去寺里的藏经阁翻腾那些平日里不让他们看的书,他让跟他关系很好的平念帮他拿着蜡烛照亮,那些书放在书架最高层,计平常凭着好身手够到了藏书的匣子,却没注意匣子顶上还放着东西。匣子被扯下来的瞬间,平念当时捂着眼睛痛得满地翻滚。后来他们才知道,落进平念眼睛里的是一种慢挥发性药水,用来防霉驱蚁保护藏经阁里那些古书的。
俩人都犯了寺院的大忌,不过因为教训惨痛,平念自此再也的过错。平念失明,最有资格怨恨的人没有怨恨,他甚至还极力为计平常求情,住持在狠狠惩罚了计平常一顿之后也就没再提逐出师门这件事,只不过对他已经是深刻的冷淡失望。
当时,不,直到现在,寺里包括平念在内的所有人都还以为那是个意外,是无知和好奇心引发的意外,计平常心里清楚,那不算是个完全的意外。
他不是因为好奇去藏经阁的,他去是有想找的东西,他会出家到无漏寺全都是为了要找到这个东西。计平常没有跟前无说过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只说关系到组织的存亡。他必须拿到这个东西并保管好,以牵制某个强大到足以毁掉组织的力量。
前无十二岁知道有所谓组织的存在,知道他师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游手好闲,知道他所做得那些事情、所结果的那些人命,都不是凭着一时的义愤,都是有着确凿的证据说明其罪有应得。
其实组织指的是一个表面上名不见经传的小社团,名叫挑灯社。社名取求知求真之意,该社的前身就是个文人骚客舞文弄墨、指点江山、评说时事的圈子,说白了就是一帮闲人茶余饭后嚼舌头的地儿。后来不知道从哪任社长起,社团打着文人会友的幌子将其规模悄悄地铺开,几年间分支慢慢地遍布了大江南北,广泛收纳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加入自己的队伍,并开始做一些实际性的工作。当然明面上,平日里还是几个闲人喝茶聊天、考据典籍、研究时事、纸上谈兵,这也只是表面,黑白道上略有资历的人都知道,挑灯社本质上远非看起来那么无足轻重、野鹤闲云。它实际上是个网罗全国各地的巨大的信息收集中心,尤其关注当前政局及和各地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挑灯社,就如同他的名字,暗夜里点一盏灯,照见妍媸真相。社里的成员所做的就是经过严谨的调查取证尽量客观的记述那些有影响的事件的发生情况。因为信息来自不同阶层,下至贩夫上至高官,其来源也经过严密的甄选,他们收集整理的资料几乎是那个混乱和被粉饰的年代最接近真实的记录,比正史更有可信度的野史。然而在任何时候,真实往往都意味着残酷,他们的记录中包含了大量不能见天日的内幕。
那是个不需要真相的年代,无论是参与政治角力的各方势力中的哪方都不需要。可也正是因为挑灯社掌握了这些不为人知的信息,能够对企图消灭他的势力构成牵制,才使它拥有了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生存下来的资本。
说不上突然,要不是因为平念,他师徒俩根本就不会在这个庙里住下。计平常跟主持不和,几乎水火不容,他们坚持着各自济世的方法,有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破裂感。这师徒二人怎么说也是寺庙的恩人,恩人要走了,庙里僧众都列队送行,甚至连很不待见计平常的住持也做足了礼数,在临行前还尽量心平气和地劝计平常放下屠刀之类,只是看得出计平常连耳朵都没带。十利倒是没有恋恋不舍,他跟前无说,“师兄,我得空了就去看你,你住后山我认得。”前无讪笑着,“我其实挺忙的……”计平常嘱咐十利要好好照顾平念,他短暂的纠结严肃的表情也在从平念空茫的眼神转向下山的路后也消失无踪。
离开寺院的俩人都有种松了口气的自在感。前无跟在师父身后,看着师父边嚼着花生米边哼着不着调的山歌。想来这几天计平常已经被住持折磨到无法忍受,如果不是顾念那个眼睛不好的师叔,计平常决计不会挨到现在。他和平念之间的瓜葛,前无知道一些。据说是当初俩人都还很年轻的时候,一天晚上计平常无聊偷跑去寺里的藏经阁翻腾那些平日里不让他们看的书,他让跟他关系很好的平念帮他拿着蜡烛照亮,那些书放在书架最高层,计平常凭着好身手够到了藏书的匣子,却没注意匣子顶上还放着东西。匣子被扯下来的瞬间,平念当时捂着眼睛痛得满地翻滚。后来他们才知道,落进平念眼睛里的是一种慢挥发性药水,用来防霉驱蚁保护藏经阁里那些古书的。
俩人都犯了寺院的大忌,不过因为教训惨痛,平念自此再也的过错。平念失明,最有资格怨恨的人没有怨恨,他甚至还极力为计平常求情,住持在狠狠惩罚了计平常一顿之后也就没再提逐出师门这件事,只不过对他已经是深刻的冷淡失望。
当时,不,直到现在,寺里包括平念在内的所有人都还以为那是个意外,是无知和好奇心引发的意外,计平常心里清楚,那不算是个完全的意外。
他不是因为好奇去藏经阁的,他去是有想找的东西,他会出家到无漏寺全都是为了要找到这个东西。计平常没有跟前无说过这东西到底是什么,只说关系到组织的存亡。他必须拿到这个东西并保管好,以牵制某个强大到足以毁掉组织的力量。
前无十二岁知道有所谓组织的存在,知道他师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游手好闲,知道他所做得那些事情、所结果的那些人命,都不是凭着一时的义愤,都是有着确凿的证据说明其罪有应得。
其实组织指的是一个表面上名不见经传的小社团,名叫挑灯社。社名取求知求真之意,该社的前身就是个文人骚客舞文弄墨、指点江山、评说时事的圈子,说白了就是一帮闲人茶余饭后嚼舌头的地儿。后来不知道从哪任社长起,社团打着文人会友的幌子将其规模悄悄地铺开,几年间分支慢慢地遍布了大江南北,广泛收纳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加入自己的队伍,并开始做一些实际性的工作。当然明面上,平日里还是几个闲人喝茶聊天、考据典籍、研究时事、纸上谈兵,这也只是表面,黑白道上略有资历的人都知道,挑灯社本质上远非看起来那么无足轻重、野鹤闲云。它实际上是个网罗全国各地的巨大的信息收集中心,尤其关注当前政局及和各地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挑灯社,就如同他的名字,暗夜里点一盏灯,照见妍媸真相。社里的成员所做的就是经过严谨的调查取证尽量客观的记述那些有影响的事件的发生情况。因为信息来自不同阶层,下至贩夫上至高官,其来源也经过严密的甄选,他们收集整理的资料几乎是那个混乱和被粉饰的年代最接近真实的记录,比正史更有可信度的野史。然而在任何时候,真实往往都意味着残酷,他们的记录中包含了大量不能见天日的内幕。
那是个不需要真相的年代,无论是参与政治角力的各方势力中的哪方都不需要。可也正是因为挑灯社掌握了这些不为人知的信息,能够对企图消灭他的势力构成牵制,才使它拥有了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生存下来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