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知道李元婴不含糊的,除了死去的卫国公李靖,就只有皇帝一个人,除此之外,谁都认为这位福王殿下是个不务正业的人物。

    李元婴好像谁都不知道这个秘密似的,就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让郑曼打鼻子的计谋,被他三番两次地使出来,一点都不脸红。

    看来,李元婴还是信不过皇帝,也一定相信他的小把戏没有露馅儿。

    而金徽皇帝难过的是,他能在异姓的人中找到推心置腹的至交,却得不到李元婴的信任。皇族叔侄之间,戒备之意到了这般地步。

    这到底错在何处?错在玄武门吗?如果没有玄武门,岂会有今日之大唐?如果没有玄武门,今日之大唐又是什么样?

    晚上,皇后听说了李元婴这件事,丝毫不掩饰她的气愤,“要是依着我的话,便命少府,给郑曼铸一只铜鞋送过去!下次她敢拿布鞋打福王,便治她的罪!”

    众人鼓掌着,“陛下,就该依姐姐!”

    皇帝哈哈一笑,“算了!强扭的瓜不甜。”

    说这话时,皇帝心中却有些落寞,他想起了鹞国公身份一案时,从西州、黔州、雅州、泾阳等地自发赶到长安、对永宁坊表达支持的民众,再想一想李元婴,到底谁更见真情?

    皇后提议道,“今日又不是已日,又不是午日,我们便陪陛下畅饮,忘掉这些烦恼!”众人再度鼓掌。

    于是御膳房立刻紧张忙碌起来,各式荤素菜点陆陆续续地往桌上摆布,有宫人将酒搬上来,开封、布酒,像过节一般。

    自从上一回太史令李淳风“指点迷津”之后,皇后已经多日不曾有这样的提议,人人都很高兴。

    只有徐惠有些紧张,因为她在子午谷曾大醉过一次,而且她听说在大明宫里有几个能饮的。

    柳玉如像是瞧出了她的心思,对徐惠说,“莫怕,有陛下罩着,”马上便有人将徐惠按坐在皇帝的左边。

    而皇帝自己就招呼道,“右边哪能少得了金莲呢?”谢金莲不等人让,笑嘻嘻地坐在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