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还得始皇来把关(二合一)(1/7)
“造钱确实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也会带来另一些问题,像随意造钱使得钱币变得更多,而大秦物资数量却没变化,这会导致物品价格上涨,会超过现在价格的一倍,乃至数倍。”
赵高不解道:“物价上涨,可钱币也多了,不等于物价并未上涨?”
“哪有这般简单?”
李念摇头:“物价上涨的同时,民众手中的钱却未增加,他们原本能买一石粟米的钱,现在只能买到几斗。除非朝廷给民众补发钱币,否则他们的财产只会损失。”
这一讲,众人顿时懂了,但让朝廷给民众补发钱币,恐怕不太好办,而民众莫名其妙遭受了亏损,必定会在心中积怨,谁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
这个问题的答案,李念知道,当五十万大秦币买不到一斗米时,大秦的“落榜美术生”也就该出现了。
赵高又问道:“公子以为该如何造发钱币?”
李念笑道:“造发钱币不是随心所欲造发,而要考虑许多方面再做决定,但最根本的还是得看民众产出的物品,也即日常必须用到之物,如粮食、丝麻等。”
“估计民众能产出多少,再决定造发多少钱,造发的钱币可以超过,但不能超过太多。”
“若没有实际的物资支持,造发再多钱币也没用,反倒还有害,除非钱币本身既能吃,又能喝。”
众人点了点头,不管如何,人想要活着,就必须吃饭喝水,这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按这去计算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赵高和李念的问答后,一直未曾发言的淳于越发声,他问出了一个问题。
“尚书言以存放钱币赚取更多钱,可天下之财富有数,此多必彼少,如何能赚得?”
李念看向淳于越,笑道:“天下财富并非有数,至少在目前并非有数,还可以增加。淳于副令认为天下财富有数,应当是觉得天下田地有数,所以财富有数?”
见淳于越点了点头,李念也没和淳于越辩论天下财富究竟有没有定额,而是道:“然大秦现今地广而人稀,还有许多荒地可开垦为田亩,远还未到有数之时。”
赵高不解道:“物价上涨,可钱币也多了,不等于物价并未上涨?”
“哪有这般简单?”
李念摇头:“物价上涨的同时,民众手中的钱却未增加,他们原本能买一石粟米的钱,现在只能买到几斗。除非朝廷给民众补发钱币,否则他们的财产只会损失。”
这一讲,众人顿时懂了,但让朝廷给民众补发钱币,恐怕不太好办,而民众莫名其妙遭受了亏损,必定会在心中积怨,谁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
这个问题的答案,李念知道,当五十万大秦币买不到一斗米时,大秦的“落榜美术生”也就该出现了。
赵高又问道:“公子以为该如何造发钱币?”
李念笑道:“造发钱币不是随心所欲造发,而要考虑许多方面再做决定,但最根本的还是得看民众产出的物品,也即日常必须用到之物,如粮食、丝麻等。”
“估计民众能产出多少,再决定造发多少钱,造发的钱币可以超过,但不能超过太多。”
“若没有实际的物资支持,造发再多钱币也没用,反倒还有害,除非钱币本身既能吃,又能喝。”
众人点了点头,不管如何,人想要活着,就必须吃饭喝水,这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按这去计算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赵高和李念的问答后,一直未曾发言的淳于越发声,他问出了一个问题。
“尚书言以存放钱币赚取更多钱,可天下之财富有数,此多必彼少,如何能赚得?”
李念看向淳于越,笑道:“天下财富并非有数,至少在目前并非有数,还可以增加。淳于副令认为天下财富有数,应当是觉得天下田地有数,所以财富有数?”
见淳于越点了点头,李念也没和淳于越辩论天下财富究竟有没有定额,而是道:“然大秦现今地广而人稀,还有许多荒地可开垦为田亩,远还未到有数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