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秦令传四方(3.0)(2/4)
“今七国一统,天下归一,大王将于下月之初称皇帝,虽我等以往为楚人,然今时皆为大王治下之民,大王欲普天同庆,邀我等同乐,特恩赏天下。”
“其一,往后五年,将减免我等徭役赋税,具体如何减免,将于下月之初于县中公告。”
这位县令第一个讲的是减免徭役赋税,而听到县令的话,四周的楚地百姓们先一阵沉默,随后反应过来:什么,秦王要减免他们未来五年的徭役税赋?
人群中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尽管还没说具体要减免多少,但这总归是好事,而且还是连减五年。
他们作为战败国的民众,秦王不给他们加重徭役赋税就不错了,还能减免,确实是天大的好事。
秦王这是真将他们当成了治下之民。
众楚人心中不由生出“秦王好像也没那么恐怖,也许在秦王治下,会过得比以前更好也说不定”的念头。
县令又接着讲说从咸阳传来的其他政令,引得围着高台的楚人们再次惊呼,那秦王居然还要修改秦律,废除其中那些残酷的刑罚。
“其三,大王将于咸阳举办咸阳大考,有才有能者,不拘出身,不拘年龄,皆可前往咸阳参考。”
“大考最优者为状元,次优者为榜眼,再次者为探花……将名传于天下,世人共知!”
听到县令说出这条政令,人群中有数人勃然变色,秦王这是要网罗天下贤才为他所用啊,但这一招还真有效。
但还没等他们惊讶完,却听高台上的那县令又道:“若诸子百家入咸阳,大王有一物相赠……”
说到此,县令微微转身,将一旁县吏捧着的木盒打开,从中取出一物。
众人看到那物看上去似乎是布,但又不像,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秦篆。
县令将此物持在手中,向围观的楚地民众展示:“此物为纸,为大王所赐,可用于书写,比竹简更妙,至于妙在何处,读书识字者稍后可亲来一观。”
“其一,往后五年,将减免我等徭役赋税,具体如何减免,将于下月之初于县中公告。”
这位县令第一个讲的是减免徭役赋税,而听到县令的话,四周的楚地百姓们先一阵沉默,随后反应过来:什么,秦王要减免他们未来五年的徭役税赋?
人群中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尽管还没说具体要减免多少,但这总归是好事,而且还是连减五年。
他们作为战败国的民众,秦王不给他们加重徭役赋税就不错了,还能减免,确实是天大的好事。
秦王这是真将他们当成了治下之民。
众楚人心中不由生出“秦王好像也没那么恐怖,也许在秦王治下,会过得比以前更好也说不定”的念头。
县令又接着讲说从咸阳传来的其他政令,引得围着高台的楚人们再次惊呼,那秦王居然还要修改秦律,废除其中那些残酷的刑罚。
“其三,大王将于咸阳举办咸阳大考,有才有能者,不拘出身,不拘年龄,皆可前往咸阳参考。”
“大考最优者为状元,次优者为榜眼,再次者为探花……将名传于天下,世人共知!”
听到县令说出这条政令,人群中有数人勃然变色,秦王这是要网罗天下贤才为他所用啊,但这一招还真有效。
但还没等他们惊讶完,却听高台上的那县令又道:“若诸子百家入咸阳,大王有一物相赠……”
说到此,县令微微转身,将一旁县吏捧着的木盒打开,从中取出一物。
众人看到那物看上去似乎是布,但又不像,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秦篆。
县令将此物持在手中,向围观的楚地民众展示:“此物为纸,为大王所赐,可用于书写,比竹简更妙,至于妙在何处,读书识字者稍后可亲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