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九州局势论(2/4)
谢九思抬头望院长,小小年纪看穿了院长的心思,“院长,又没人和您抢,您喝那般快,不知道的,还以为小徒我要和您争了。”
乔染不明所以。
“整个书院,就属于你人小话多。”钟斯伯将茶水喝完,端正坐回到书案前。
他的表情严谨而专注,除了学问,仿佛没有什么能够引起他的兴趣。
乔染的文章恰恰得到了他的欣赏,“北境虎狼,南疆繁茂,西定人心,东海归一,你只用十六个字,便将九州局势尽揽其中,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解。
老夫很好奇,如今九州安稳,各国鲜有往来,你如何得出这些定论?”
这是乔染在文章中所写的句子,她读过的书不多,这些见解,是她在各地流浪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看法。
“回院长,东莱国一直以来就是大盛的附属国,两国文化相通,经济往来频繁,前些年已然被划入大盛版图,故而有东海归一之说。
西昭国乃是陛下西征打下的天地,西昭人重血脉族姓,不会轻易屈服大盛,安抚西昭,一靠宁王,二靠人心,而宁王便是西昭的人心,宁王无事,西昭安稳。”
宁王是西昭王族,西征时,他虽引领西昭军与大盛对峙,却得到了陛下欣赏,陛下将他收为义子,就是希望收复西昭人心,稳定西昭的局势。
钟斯伯颔首,这些年宁王得势,西昭安定,陛下对西昭王族亦是仁慈。
宁王便是西昭的人心。
得到院长肯定,乔染继续道,“南疆以南陵国和百越国为首的诸多国家,商贸发达,重商者重安定,况且南疆多小国,其间互相牵制,难以犯上,大盛可借南疆繁盛中原经济,养精蓄锐,以防北凉来犯。”
钟斯伯捻了捻胡须,眼底冒出几分暗芒,“大盛与北凉早有和约,这些年安然无事,你如何断定北凉虎狼?”
乔染的手下意识握紧,“北凉签订和约,乃应与宋家军对峙多年,被昔日的宋家军队震慑,与其说和约,不若说是屈服。
乔染不明所以。
“整个书院,就属于你人小话多。”钟斯伯将茶水喝完,端正坐回到书案前。
他的表情严谨而专注,除了学问,仿佛没有什么能够引起他的兴趣。
乔染的文章恰恰得到了他的欣赏,“北境虎狼,南疆繁茂,西定人心,东海归一,你只用十六个字,便将九州局势尽揽其中,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解。
老夫很好奇,如今九州安稳,各国鲜有往来,你如何得出这些定论?”
这是乔染在文章中所写的句子,她读过的书不多,这些见解,是她在各地流浪中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看法。
“回院长,东莱国一直以来就是大盛的附属国,两国文化相通,经济往来频繁,前些年已然被划入大盛版图,故而有东海归一之说。
西昭国乃是陛下西征打下的天地,西昭人重血脉族姓,不会轻易屈服大盛,安抚西昭,一靠宁王,二靠人心,而宁王便是西昭的人心,宁王无事,西昭安稳。”
宁王是西昭王族,西征时,他虽引领西昭军与大盛对峙,却得到了陛下欣赏,陛下将他收为义子,就是希望收复西昭人心,稳定西昭的局势。
钟斯伯颔首,这些年宁王得势,西昭安定,陛下对西昭王族亦是仁慈。
宁王便是西昭的人心。
得到院长肯定,乔染继续道,“南疆以南陵国和百越国为首的诸多国家,商贸发达,重商者重安定,况且南疆多小国,其间互相牵制,难以犯上,大盛可借南疆繁盛中原经济,养精蓄锐,以防北凉来犯。”
钟斯伯捻了捻胡须,眼底冒出几分暗芒,“大盛与北凉早有和约,这些年安然无事,你如何断定北凉虎狼?”
乔染的手下意识握紧,“北凉签订和约,乃应与宋家军对峙多年,被昔日的宋家军队震慑,与其说和约,不若说是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