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常和郭嘉二人听了太史慈说的情况,脸上不仅没有任何的担忧,相反,他们二人的脸上还满满的都是欢喜之色。本来打的主意就是让周边几个国家的兵力都集中到一起,然后能够一举消灭,为接下来的战斗扫清障碍。如今,这几个国家都派出大量的兵马,基本都已经是倾巢而出了,比他们预料的情形还要完美,他们二人又岂能不喜。
“虽然比预想的要好,不过,他们的兵力太多,不能正面硬拼,也不能一次彻底消灭,倒是有些麻烦。”
郭嘉不紧不慢的说了一句,脸上的表情却是没有丝毫的变化。
“军师,你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
袁常扫了郭嘉一眼,调笑着说道:“即便对方的兵力没有这么多,军师你也不会想着和他们硬碰硬吧,当然,麻烦肯定是有一些的,那就要辛苦军师了。”
正如袁常所说,郭嘉确实只是一句玩笑话。作为当今时代顶尖的谋士之一,郭嘉怎么可能用硬碰硬的方式交战,那简直是在侮辱他的智慧了。华夏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智谋之士如过江之鲫,在能够使用计策的时候,绝对不会用正面对抗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在异族人的眼中,中原人诡计多端,便是这个原因。可以说,历朝历代的战争,中原人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鲜少有硬碰硬的时候。总而言之,对于中原人而言,战争还是以用计为上。
“好了,闲话不多说,军师有和良策便说出来,尽早的平定这些异族才是正理。”说笑了一番之后,袁常脸色一正,严肃的说道。
“是,主公!”
说到正事,郭嘉的表情也严肃了下来,开始有条不紊的将心中的想法给说出来,该如何行动,无一遗漏的交代清楚。
次日,太阳还没有升起,城外便已是鼓声震天,显然,高句丽他们已经准备攻城了。等袁常他们走到城头上之时,看到城外密密麻麻,黑压压的一片,到处都是人和战马的身影。而且,几个异族国家联军的骑兵还不在少数,粗略的一扫,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七八万之数。若是在平原上交战,单单是这七八万的骑兵,就会让袁常他们头痛一阵了。毕竟,在这个没有热武器的年代,骑兵简直是战场上无敌达到坦克,在正面对抗上,基本没有哪支兵种是骑兵的对手。虽然长枪兵能克制骑兵的冲锋,但是,在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长枪兵克制骑兵的效果也被极大的削弱了。索性,袁常他们并没有打算与对方正面对决,骑兵的作用,也就可有可无了。
战斗并没有立即打响,高建昌等几个势力的主将,在盾牌兵的护卫下,靠近本溪城百米的距离站定。高建昌策马而出,对着城头上的太史慈喊道:“太史慈将军,本将军念你也是一个人才,不忍杀之。如今我等联军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只要太史慈将军开城投降,本将军必定在我王面前美言一番,保你荣华富贵,何如?”
袁常和郭嘉听了高建昌的话,差点没笑出来,没想到这高建昌也会耍诈。若非知道对方真实的兵力数量,说不定还真的会相信他的话。毕竟城下密密麻麻的,也不可能一个一个数过去。不过,已经有探子把他们的兵力报来,袁常他们自然知道真实情况。
当然,在战争之中,耍诈虚报己方兵力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么做,无非是在兵力数量上恐吓对方,从而达到战略意图。
就如官渡之战中史书记载袁绍有七十万大军,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史书会记载错误,自然也是有袁绍虚报兵力的原因。毕竟无风不起浪,没有袁绍虚报这件事情发生,史书也不大可能记错。
官渡之战是在汉献帝建安五年,当时,东汉朝廷经历过黄巾之乱,董卓之乱,以及之后李傕、郭汜作乱,再加上各地诸侯势力的战争,整个中原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是在一千万左右,十三个州,平均下来,每个州连一百万人口都不到。再仔细的算一算,袁绍占据的四个州之中,除了冀州比较繁华,人口多一些,并州、幽州和青州的人口都不多。就算袁绍的四个州的人口都达到了平均数,那么,袁绍的势力之下有四百万人口。当然,这四百万人肯定不可能都能上战场的,扣除百分之五十的妇女,再扣除百分之五十的老弱病残,很显然,袁绍麾下也就只有一百万的青壮能够上战场。当时社会如此之乱,大部分的青壮自然是都不愿意上战场,再扣除各州郡县的官吏,发展生产的人力等等,袁绍的总兵力能够达到五十万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还要扣除驻守各城池的兵力,袁绍占据四个州,再少一半的兵力,也就是说,袁绍在官渡之战时,能够投入二十五万的青壮已经是极限了。而且,这二十五万的青壮,还要继续扣除杂兵、辅兵等等,也就是说,在官渡战场上,袁绍真正能够作战的精锐,其实也就是在十万左右。而袁绍能够吹嘘到七十万,确实也是个人才。
“虽然比预想的要好,不过,他们的兵力太多,不能正面硬拼,也不能一次彻底消灭,倒是有些麻烦。”
郭嘉不紧不慢的说了一句,脸上的表情却是没有丝毫的变化。
“军师,你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
袁常扫了郭嘉一眼,调笑着说道:“即便对方的兵力没有这么多,军师你也不会想着和他们硬碰硬吧,当然,麻烦肯定是有一些的,那就要辛苦军师了。”
正如袁常所说,郭嘉确实只是一句玩笑话。作为当今时代顶尖的谋士之一,郭嘉怎么可能用硬碰硬的方式交战,那简直是在侮辱他的智慧了。华夏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智谋之士如过江之鲫,在能够使用计策的时候,绝对不会用正面对抗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在异族人的眼中,中原人诡计多端,便是这个原因。可以说,历朝历代的战争,中原人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鲜少有硬碰硬的时候。总而言之,对于中原人而言,战争还是以用计为上。
“好了,闲话不多说,军师有和良策便说出来,尽早的平定这些异族才是正理。”说笑了一番之后,袁常脸色一正,严肃的说道。
“是,主公!”
说到正事,郭嘉的表情也严肃了下来,开始有条不紊的将心中的想法给说出来,该如何行动,无一遗漏的交代清楚。
次日,太阳还没有升起,城外便已是鼓声震天,显然,高句丽他们已经准备攻城了。等袁常他们走到城头上之时,看到城外密密麻麻,黑压压的一片,到处都是人和战马的身影。而且,几个异族国家联军的骑兵还不在少数,粗略的一扫,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七八万之数。若是在平原上交战,单单是这七八万的骑兵,就会让袁常他们头痛一阵了。毕竟,在这个没有热武器的年代,骑兵简直是战场上无敌达到坦克,在正面对抗上,基本没有哪支兵种是骑兵的对手。虽然长枪兵能克制骑兵的冲锋,但是,在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长枪兵克制骑兵的效果也被极大的削弱了。索性,袁常他们并没有打算与对方正面对决,骑兵的作用,也就可有可无了。
战斗并没有立即打响,高建昌等几个势力的主将,在盾牌兵的护卫下,靠近本溪城百米的距离站定。高建昌策马而出,对着城头上的太史慈喊道:“太史慈将军,本将军念你也是一个人才,不忍杀之。如今我等联军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只要太史慈将军开城投降,本将军必定在我王面前美言一番,保你荣华富贵,何如?”
袁常和郭嘉听了高建昌的话,差点没笑出来,没想到这高建昌也会耍诈。若非知道对方真实的兵力数量,说不定还真的会相信他的话。毕竟城下密密麻麻的,也不可能一个一个数过去。不过,已经有探子把他们的兵力报来,袁常他们自然知道真实情况。
当然,在战争之中,耍诈虚报己方兵力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么做,无非是在兵力数量上恐吓对方,从而达到战略意图。
就如官渡之战中史书记载袁绍有七十万大军,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史书会记载错误,自然也是有袁绍虚报兵力的原因。毕竟无风不起浪,没有袁绍虚报这件事情发生,史书也不大可能记错。
官渡之战是在汉献帝建安五年,当时,东汉朝廷经历过黄巾之乱,董卓之乱,以及之后李傕、郭汜作乱,再加上各地诸侯势力的战争,整个中原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是在一千万左右,十三个州,平均下来,每个州连一百万人口都不到。再仔细的算一算,袁绍占据的四个州之中,除了冀州比较繁华,人口多一些,并州、幽州和青州的人口都不多。就算袁绍的四个州的人口都达到了平均数,那么,袁绍的势力之下有四百万人口。当然,这四百万人肯定不可能都能上战场的,扣除百分之五十的妇女,再扣除百分之五十的老弱病残,很显然,袁绍麾下也就只有一百万的青壮能够上战场。当时社会如此之乱,大部分的青壮自然是都不愿意上战场,再扣除各州郡县的官吏,发展生产的人力等等,袁绍的总兵力能够达到五十万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还要扣除驻守各城池的兵力,袁绍占据四个州,再少一半的兵力,也就是说,袁绍在官渡之战时,能够投入二十五万的青壮已经是极限了。而且,这二十五万的青壮,还要继续扣除杂兵、辅兵等等,也就是说,在官渡战场上,袁绍真正能够作战的精锐,其实也就是在十万左右。而袁绍能够吹嘘到七十万,确实也是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