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香江的财务公司,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日子就不太好过了。因为香江政府看到了自70年代末期开始的香江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过热和泡沫,而且金融市场也充满了各种投机行为,所以自1981年7月开始,开始实行了“金融三级制”。

    所谓“金融三级制”,全称应该叫“香江金融银行三级发牌制度”,也就是将各类金融机构分为了三个等级,并实行了严格的准入管理。

    第一等级是“持牌银行”;

    只有“持牌银行”才可以经营往来及储蓄业务,并可以接受公众任何数额与期限的存款,支付客户签发或者存入的支票。

    第二等级是“有限制牌照银行”;

    有限制牌照银行只能从事商业银行以及资本市场的相关活动,也可以接受50万元或以上任何期限额度的存款。

    第三等级是“

    接受存款公司”;

    接受存款公司可以从事私人消费信贷以及证券汇率等投资交易业务,但只能接受10万元或以上,存期至少3个月以上的存款。

    而对于只获得了一张第三等级许可牌照的“大来财务”来说,“只能接受10万元或以上,存期至少3个月以上的存款”的这条规定,无疑是将他们的脖子上套上了一根枷锁,因为这样一来便意味着,市场上最大量的短期小金额游资,将与他们无缘。

    紧接着,香江政府又修改了土地拍卖政策,取消了一直以来实行的“可分期付款买地”的优惠条件,而这,也意味着土地开发商需要筹集巨量的资金,以y-i次忄将土地购置款交给政府。

    再加上由于前些年香江楼市的持续火爆,建材进口量激增,导致香江外贸赤字不断攀升;而1980年米国的当选总统瑞根,一上台就实施了紧缩货币的政策以打击通胀,美元利息随之不断上涨;受这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香江的港元利息也被不断推高。

    自1981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到达顶点的香江的楼市逐渐陷入了滞销,而贷款的利息则还在不断上升,1981年10月达到了年化20的惊人水平,而楼宇的按揭更是高达21!

    很不幸的,“大来财务”手里积压了太多的不良物业抵押贷款,这些当初以极高的估值做出去的贷款,在房价开始逐渐下跌的趋势下,在面临高达21的按揭利息的逼迫下,被无良的业主们无情地抛弃了,断供了,不要了。

    于是“大来财务”手里的现金,变成了一堆卖不出去而且还在每天贬值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