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刚好朕也乏了,近来啊我看着这些奏章就头疼,幸赖有你和三郎替我分忧啊!”李旦笑呵呵地说道。

    “八哥啊,你就放心吧,有妹妹为你分忧,朝廷出不了问题。”

    “好好好。”

    晚饭,太平公主陪着李旦一起进食,吃完饭后,二人又在宫内散了一会步,太平公主这才回府。

    次日,李旦便因太平公主一事将李隆基叫到了宫内。

    殿前,父子二人共同处理着政务,待政务处理快完时,李旦这才对李隆基说道:“三郎啊,你的姑姑太平是一个很聪慧之人,朕就她这么一个妹妹,诛灭韦后、匡扶社稷她又立了大功,你不该如此针对她才是,这样会让她心寒的。”

    闻言,李隆基却是不以为然:“父皇,这是两件事情,岂能混为一谈,姑姑她对社稷有大功,父皇平日里多赏赐她一点便是,儿臣也会对她尊敬有加,可父皇将朝政之事也交由她处理,这就乱套了!”

    “这怎么会乱套呢,太平她多谋善断,协助朕处理政务也让朕感到了轻松啊!”

    “处理政务,那是陛下的事情,怎能交由一妇人呢!”李隆基愤愤不平道。

    “三郎你……”见李隆基对自己的妹妹丝毫不敬,李旦当即面色不喜。

    见状,李隆基道:“父皇,近来儿臣多读高宗时期的君臣录,从中也发现了父皇的老师邓宏劝谏高宗皇帝的例子。”

    “哦,你说来听听。”

    提到邓宏,李旦明显很感兴趣。

    李隆基道:“邓宏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高宗时期,武贵妃也曾干预政务,后来时为太尉的邓宏曾劝谏高宗道,贞观时期,太宗贤明,文德皇后亦淑德,二人皆有良好的品德而互不干预内外朝之事,因此,太宗方才能创建伟大的贞观之治,陛下登基已久,为什么却不能学习一下先帝的事迹,而让贵妃干政呢?;

    后宫干政,历来都是不被允许的,太宗下过严令,正确的法度,陛下应该遵从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