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这里所记载的事,就是周文王姬昌为娶妻,在渭河上架设浮桥的情形。

    浮桥就是用舟船代替桥墩,在上面铺设木板而搭成的临时桥梁,又称“舟桥”。

    而所谓吊桥,就比较麻烦一点。

    首先得派善水者,携带军中粗大绳索游到对岸,然后两岸把绳索立起固定。

    接着士兵们砍伐竹木,制作成木筏摆放在绳索上,做成吊桥。如果附近没有树林,那么就用长枪作为临时材料,捆起来放在绳索上,然后在上边铺设衣甲作为路面应急。

    为了避免被半渡而击或者敌人设伏,吊桥造好后不会全部过河。

    而是先派选锋精锐部队过河,然后摆好阵型,警戒保护后边渡河的部队。然后每过一队,就占领有利地形,摆一队阵势,依次过河。

    当然,吊桥的话很不安全,并且也无法运送大型辎重车。

    所以有船的话,最好还是搭设浮桥。

    就在燕军的第二军与第三军,在济河北岸搭建浮桥的时候。

    齐军主将达民率领的十五万大军,也星夜兼程,朝济河南岸而来。

    本来达民是亲自率领着五万齐技军,在前方为先锋的。

    但是,这支由“官二代”们统领的齐技军,现在已经与普通齐军没有什么两样。说句难听的话,甚至连普通齐军都比不上了。

    刚开始时候的行军还是可以的,在接近济河还有一百多里地的时候,大家都走不动了。

    齐军主将达民这个气呀!这还是闻名天下的齐技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