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不为莫知休(2/7)
所谓孙恩卢循余种,就是东晋时被驱逐到海上的海贼之属,还有观点说疍民是被汉武帝灭国的闽越人后代,或者认为是元朝灭亡后为避汉人报复而下水的蒙古人后裔,乃至元末明初兵败下水的陈友谅余部等。
这些传说不一而足,证据也虚无缥缈,却全都指向一些不太光彩、带着原罪的阴暗身份,以至于千百年来的疍民群体虽然依水而生随处可见,却总是饱受各种各样的歧视与侮辱,被权力者掠夺与奴役都成为了一种常态。
依拥有后世见闻的江闻看来,这些貌似隐秘而不堪的身份,不过是主体族群对于少数者下意识的妖魔化,与闽粤诸地的土客矛盾无异。汉人与胡人之分别,文化较血统尤为重要,所谓疍民本应只是一批有着独特文化的原生民族,又掺入了历代南迁汉人中的无家可归者,最终形成的一批特殊群体。
时至今日,他们即便仍保留着习水居船、崇蛇、崇拜百越祖先等殊异特征,疍民也不过是有别于陆居汉族的水上群体,汉族的一个支系群体。
但这些事情,对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来说,是一件尤为难以接受的事情,除非疍民们已经拥有了歧视常人的资本。
嘉靖《广东通志》中,提到一些疍民“近年亦渐知书”,并“亦有取科第者”。在这方面袁紫衣的本家,十几年前被剐的袁崇焕很可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袁氏的家庭数代在西江贩木为生,他的乡下其实是东江的水边,也不为当地已经定居下来袁姓宗族所接纳,为了参加科举,他只能到家庭经营木材贩运的广西藤县冒籍考试。
而袁崇焕后来,还在大量流动人口聚集的东江边建了与蛋民祀蛇崇拜有关的三界庙,以上的事实显示出他原来的身份,很有可能是疍民,只是因为他能够取得进士并由知县升为兵部尚书,人们才会遗忘他出生低微的家庭背景。
袁紫衣听完疍民的叙述和江闻的补充后,神色逐渐凝重了起来,仿佛也感觉到了事情的棘手。
“那倒是要拿一个万全之策……”
随后就眼巴巴地望向了江闻。
江闻连忙抬头看向暮霭沉沉的江天,视线随处乱飞,就是不和眼波盈盈的袁紫衣有接触,表示刚才海口是你夸下的,和我可没有关系。
“江掌门,你也不忍心见他们阖家惨死荒草之中,沦为枕藉白骨的吧?”
江闻无奈地笑了下,早就知道会有这个结果,小年轻行侠仗义都是这样三分钟热度,而老于事故的老江湖面对这种事情,都会多想三分。
譬如华山派黄真得罪了棋限派之后,就懂得让弟子将一百两银子拿去给自己借宿的农家,叫他们连夜搬家。毕竟江湖中人往往不通礼义、也无操守,对强敌无可奈何时自然会迁怒于别人,定会去向那家农家为难。
这些传说不一而足,证据也虚无缥缈,却全都指向一些不太光彩、带着原罪的阴暗身份,以至于千百年来的疍民群体虽然依水而生随处可见,却总是饱受各种各样的歧视与侮辱,被权力者掠夺与奴役都成为了一种常态。
依拥有后世见闻的江闻看来,这些貌似隐秘而不堪的身份,不过是主体族群对于少数者下意识的妖魔化,与闽粤诸地的土客矛盾无异。汉人与胡人之分别,文化较血统尤为重要,所谓疍民本应只是一批有着独特文化的原生民族,又掺入了历代南迁汉人中的无家可归者,最终形成的一批特殊群体。
时至今日,他们即便仍保留着习水居船、崇蛇、崇拜百越祖先等殊异特征,疍民也不过是有别于陆居汉族的水上群体,汉族的一个支系群体。
但这些事情,对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来说,是一件尤为难以接受的事情,除非疍民们已经拥有了歧视常人的资本。
嘉靖《广东通志》中,提到一些疍民“近年亦渐知书”,并“亦有取科第者”。在这方面袁紫衣的本家,十几年前被剐的袁崇焕很可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袁氏的家庭数代在西江贩木为生,他的乡下其实是东江的水边,也不为当地已经定居下来袁姓宗族所接纳,为了参加科举,他只能到家庭经营木材贩运的广西藤县冒籍考试。
而袁崇焕后来,还在大量流动人口聚集的东江边建了与蛋民祀蛇崇拜有关的三界庙,以上的事实显示出他原来的身份,很有可能是疍民,只是因为他能够取得进士并由知县升为兵部尚书,人们才会遗忘他出生低微的家庭背景。
袁紫衣听完疍民的叙述和江闻的补充后,神色逐渐凝重了起来,仿佛也感觉到了事情的棘手。
“那倒是要拿一个万全之策……”
随后就眼巴巴地望向了江闻。
江闻连忙抬头看向暮霭沉沉的江天,视线随处乱飞,就是不和眼波盈盈的袁紫衣有接触,表示刚才海口是你夸下的,和我可没有关系。
“江掌门,你也不忍心见他们阖家惨死荒草之中,沦为枕藉白骨的吧?”
江闻无奈地笑了下,早就知道会有这个结果,小年轻行侠仗义都是这样三分钟热度,而老于事故的老江湖面对这种事情,都会多想三分。
譬如华山派黄真得罪了棋限派之后,就懂得让弟子将一百两银子拿去给自己借宿的农家,叫他们连夜搬家。毕竟江湖中人往往不通礼义、也无操守,对强敌无可奈何时自然会迁怒于别人,定会去向那家农家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