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唐继光打开信封。登时松了一口气,因为对于东海钱庄唐继光只是偶然派人去查账,没有亏空贪污就是了,平ri都不怎么管理。但想不到东海钱庄出乎唐继光意料的繁荣,现在仅běijing一地的存银就有五十万两白银。八万两黄金!

      还有登州和东江镇铁山的东海钱庄都有不少的存银。其中登州的东海钱庄有十五万两白银,八千两黄金。

      铁山的东海钱庄有八万两存银,只有几百两黄金。

      běijing的银子大部分都是来自权贵和福建的官员,特别是福建的官员,他们都是在福州的东海钱庄存钱,再到běijing送钱,或者送银票。虽然有部分流失了,但大部分存银还是留了下来。

      登州和铁山的则是来自海商的。因为唐继光的缘故。东海钱庄运送银子基本都是用军舰护送的,没有海贼敢上去劫富。不少海商为了安全,从登州存钱,再到铁山舀银子,到朝鲜买卖,或者直接在东江买卖。

      不过相对繁荣的ri本——大明——东南亚航线。朝鲜因为学大明的闭关锁国,贸易量不算大。大明官府也就只眼开只眼闭。但朝鲜官府却是一条筋,这些买卖因为属于走私。贸易量不算大。要不然存银也不会那么点。

      也因为这样,在登州和铁山分布的存银不能够用太多。即使是如此,钱庄的好处也出来了,按照正常情况,不出现挤兑,钱庄现银只需要百分之三十左右,不过为了安全起见,登州和铁山分布调动四成存银,而běijing总部则调动六成银子来。

      现在运过来的,已经有三十万两银子和四万八千两黄金,金银兑换达到十比一,这也就意味着这次运来来的金银相当于七十八万两银。

      因此唐继光只是在登州和铁山各自抽了一万两,凑够八十万两银。

      唐继光大为高兴,不过唐继光并没有花销一光。别看八十万两好像很多,但实际上不怎么经花销的。

      最近户部最近统计对辽东的投入,邸报上如此说:“自万历四十六年闰四月二十五ri起,至泰昌元年十月十七ri止,对辽共发银一千九百九十三万二千五百六十两零;自泰昌元年十月十八ri起,至十二月二十六ri止,共发银二十五万五千八百六十两。”

      其中泰昌就是天启帝的老爹,著名的一月皇帝。

      也就是说万历四十六年到泰昌元年(万历四十八年),两年时间就对辽东投入近二千万两银。

      到了后面才不过是两个月左右,就已经发银二十五万两有余了。

      这军费方面,还真是一个黑洞,抛多少下去都没有用。再则这次也让唐继光认识到,没有一点储备战略银子是不行的,于是从八十万两中,拔出二十万两银子用于备战,六十万两放在总兵府地下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