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魏国公一脉今日在武英殿内与燕王、赵王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李高煦提出海运粮草,除却山东之外,还要输北通州。
李高煦其实也是无可奈何,之前不在乎,是因为隋唐运河从南而北,陆续通过的几个府州都在燕军的掌控中,但如今隋唐运河不堪重负,而燕军麾下除了永平府之外,只有顺天府的通州一地可承接海运。
魏国公一脉自然强烈反对……燕军兵锋犀利,如果再吃饱肚子,鬼知道他们会做什么?
一个不好调头杀到应天府都有可能呢。
徐辉组面无表情,“海运本是试行,至山东已然冒险,再北上只恐船翻粮沉……洪武二十四年,黄河于原武决口,会通河段被冲毁,淤塞难行,南北漕运断绝已近十年。”
道衍感慨了声,“是啊,郭太史实神人也,虽仕于蒙元,但却有惠于天下。”
所谓的郭太史指的是元朝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因为官至“太史令”,所以世人称为郭太史。
南北运河基本上就是在郭守敬手中最终成型的,会通河、通惠河都是他主持修建,此外西北的唐来渠、汉延渠也出自他的手笔。
而且郭守敬还不仅仅只是个水利专家,也擅算学、天文,制订的《授时历》至今还在使用。
李允熥也知道这个人,因为后世月球上有一座“郭守敬环形山”,宇宙中有一颗“郭守敬小行星”……简而言之,这是个牛人!
自从知晓会通河淤塞导致南北漕运断绝之后,李允熥曾经查阅过郭守敬的资料……想到这儿,他转头瞥了眼,视线正好和道衍撞了撞。
李允熥很无所谓的笑了笑,“朕听四婶讲史,记得郭太史曾拜张文谦为师?”
徐氏有些茫然,自己讲过这一段吗?
徐辉组也没听懂,但他斜眼看过去,只看道衍的脸色,就知道这老和尚是听懂了的。
因为道衍脸上一直挂着的笑容消失了,面无表情的说:“陛下强闻博记,老衲实在佩服。”
李高煦其实也是无可奈何,之前不在乎,是因为隋唐运河从南而北,陆续通过的几个府州都在燕军的掌控中,但如今隋唐运河不堪重负,而燕军麾下除了永平府之外,只有顺天府的通州一地可承接海运。
魏国公一脉自然强烈反对……燕军兵锋犀利,如果再吃饱肚子,鬼知道他们会做什么?
一个不好调头杀到应天府都有可能呢。
徐辉组面无表情,“海运本是试行,至山东已然冒险,再北上只恐船翻粮沉……洪武二十四年,黄河于原武决口,会通河段被冲毁,淤塞难行,南北漕运断绝已近十年。”
道衍感慨了声,“是啊,郭太史实神人也,虽仕于蒙元,但却有惠于天下。”
所谓的郭太史指的是元朝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因为官至“太史令”,所以世人称为郭太史。
南北运河基本上就是在郭守敬手中最终成型的,会通河、通惠河都是他主持修建,此外西北的唐来渠、汉延渠也出自他的手笔。
而且郭守敬还不仅仅只是个水利专家,也擅算学、天文,制订的《授时历》至今还在使用。
李允熥也知道这个人,因为后世月球上有一座“郭守敬环形山”,宇宙中有一颗“郭守敬小行星”……简而言之,这是个牛人!
自从知晓会通河淤塞导致南北漕运断绝之后,李允熥曾经查阅过郭守敬的资料……想到这儿,他转头瞥了眼,视线正好和道衍撞了撞。
李允熥很无所谓的笑了笑,“朕听四婶讲史,记得郭太史曾拜张文谦为师?”
徐氏有些茫然,自己讲过这一段吗?
徐辉组也没听懂,但他斜眼看过去,只看道衍的脸色,就知道这老和尚是听懂了的。
因为道衍脸上一直挂着的笑容消失了,面无表情的说:“陛下强闻博记,老衲实在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