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今的局势,李允熥是有着自己的考量的,如果任由朝局如此发展下去,自己这个傀儡皇帝的位置将越坐越稳……傀儡两个字算是摘不下来了。
即使徐氏有意保全,但不管是李高炽、李高煦还是徐辉组都不可能长时间将注意力放在金陵以及南直隶,肯定会渐渐向外伸手,试图掌控地方。
三人的位置越来越稳,也意味着李允熥翻盘的几率越来越低……所以,李允熥从来没有想过徐徐图之,时间拖得越长,难度就越大。
所以,需要破局。
但如何破局,却是一个难题,在徐氏以及李允熥的努力下,朝中三股势力相互制衡,三角形是最稳固的架构,一旦打破,李允熥很难能够保全自身,更别说翻盘了。
李允熥隐隐感觉得到,如果有突破口,或者说如果事变,那么一定是在赵王李高煦身上……因为他明白,自己等不了,而李高煦同样等不了。
手握兵权,的确底气十足,但同时也意味着李高煦在朝中文官体系里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力……在这方面,李高炽占了太多的优势。
与此同时,手握兵权……也意味着,胸怀利器,杀心自起!
如何去挑动李高煦的心绪,而且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挑动李高煦的心绪,这是风险比较大的事,如何保全自己……李允熥的考虑是,其实朝中不仅仅有三股势力,还有一股,那就是持中立立场的那些臣子。
在朝局复杂的情况下,中立的臣子一般来说都是哪方强势,或者哪方最后得胜,才会倒向哪一方,不会在胜负尚未分明的情况下做出选择,或者插手大事。
但如今不同,通过刘璟,通过常宽,通过杨应能,李允熥的手早就掌开五指,暗地里伸到了那些中立臣子之中。
李允熥微垂眼帘,今日文渊阁议事,倒是一个可以试探一二的机会。
在李高煦看来,兵部尚书那就应该是自己的,其实最早他以丘福领前军都督府,是准备将朱能推上兵部尚书这个位置的,只不过因为徐增寿抢先一步……而徐增寿不仅是他的舅舅,而且一直是燕王府在金陵的内应。
之后丘福领兵北上,李高煦为了补足五军都督府的空位,将朱能推了上来……如今有资格担任兵部尚书位置的人选,就不太好找了。
即使徐氏有意保全,但不管是李高炽、李高煦还是徐辉组都不可能长时间将注意力放在金陵以及南直隶,肯定会渐渐向外伸手,试图掌控地方。
三人的位置越来越稳,也意味着李允熥翻盘的几率越来越低……所以,李允熥从来没有想过徐徐图之,时间拖得越长,难度就越大。
所以,需要破局。
但如何破局,却是一个难题,在徐氏以及李允熥的努力下,朝中三股势力相互制衡,三角形是最稳固的架构,一旦打破,李允熥很难能够保全自身,更别说翻盘了。
李允熥隐隐感觉得到,如果有突破口,或者说如果事变,那么一定是在赵王李高煦身上……因为他明白,自己等不了,而李高煦同样等不了。
手握兵权,的确底气十足,但同时也意味着李高煦在朝中文官体系里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力……在这方面,李高炽占了太多的优势。
与此同时,手握兵权……也意味着,胸怀利器,杀心自起!
如何去挑动李高煦的心绪,而且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挑动李高煦的心绪,这是风险比较大的事,如何保全自己……李允熥的考虑是,其实朝中不仅仅有三股势力,还有一股,那就是持中立立场的那些臣子。
在朝局复杂的情况下,中立的臣子一般来说都是哪方强势,或者哪方最后得胜,才会倒向哪一方,不会在胜负尚未分明的情况下做出选择,或者插手大事。
但如今不同,通过刘璟,通过常宽,通过杨应能,李允熥的手早就掌开五指,暗地里伸到了那些中立臣子之中。
李允熥微垂眼帘,今日文渊阁议事,倒是一个可以试探一二的机会。
在李高煦看来,兵部尚书那就应该是自己的,其实最早他以丘福领前军都督府,是准备将朱能推上兵部尚书这个位置的,只不过因为徐增寿抢先一步……而徐增寿不仅是他的舅舅,而且一直是燕王府在金陵的内应。
之后丘福领兵北上,李高煦为了补足五军都督府的空位,将朱能推了上来……如今有资格担任兵部尚书位置的人选,就不太好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