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被强行留了下来,目光再转向他的好友刘晔。

    当初,刘晔见郑宝虽为贼寇,却拥兵过万,颇有实力,且身边缺少谋士,自觉有机可乘,便投身其麾下。

    初入山寨,刘晔很快便脱颖而出,深受郑宝器重。郑宝对他言听计从,每遇大事,必虚心请教。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两人就产生了分歧。

    这一日,郑宝将刘晔召至帐中,神色间透着几分兴奋与期待。

    “子扬,虽说我们在这淮南也算是有了一席之地,然而,做贼终非长久之计,我观孙策骁勇盖世,威震江东,所到之处,豪杰归附,我思量再三,想去投奔他,你意下如何?”

    刘晔听闻此言,眉头瞬间紧锁,他压根就不看好孙策。

    在他看来,孙策身边能人颇多,此时投奔过去,不过是锦上添花,又怎能得到真正的重用?

    刘晔马上摇头,劝道:“主公,我觉得投奔刘勋更为妥当。他乃汉室宗亲,素有贤名,且待人宽厚,我们去了,必能得到重用。”

    作为一个精明至极的“投资人”,刘晔最在乎的莫过于如何将自身价值最大化。

    孙策身边能人太多了,张昭、周瑜、虞翻、张纮、顾雍等等,何时才能显出他刘晔。

    可郑宝主意已定,“子扬,孙策年轻有为,能打敢拼,如今势头正盛,他比刘勋强上太多。我意已决,你我一同前往,日后同享富贵。”

    不管如何劝说,都阻止不了郑宝,刘晔也急了,一个决绝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那就是除掉郑宝!

    几日后,刘晔摆下酒宴,特意将郑宝请来。营帐之中,烛火摇曳,酒香四溢。

    “主公,这几日我反复思量,你说得在理,还是孙策更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