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策没有书法启蒙老师,是从小临摹石碑练出来的运笔。洞达跳宕、锋芒毕露,却只写了两个字。

    “待家。”

    待家,像是兄长在嘱咐顽劣呆傻的弟弟。

    不是李策不愿意多写几个字,实在是事务繁杂。

    晋州的风雨,并没有因为找到那些臂张弩,而有所停歇。

    根据证据推断,大槐树村村民手中的弓弩,是有人为了挑起事端,刻意栽害。既然是这样,李策同晋州刺史周赐商量,除斗殴致人死亡的,其余百姓是不是可以放了。

    这样做,一可以稳定民心,二不耽误春耕。

    周赐捋着山羊胡,欣然应允。

    因为那些村民都受过刑罚,其中几个甚至走不动路。周赐为了在李策面前做出爱民如子的样子,命府衙差官亲赴大槐树村,提前一日,送去赦免告示,让他们第二天一大早,到州府衙门接人。

    这一夜,大槐树村的鞭炮放到凌晨。甚至有手艺好的木匠,连夜给周赐做了个长生牌位,准备供到庙里去。

    可是第二日,事态陡转直下,众人如遭晴天霹雳。

    大槐树村的村民徒步两个时辰跑到州府衙门,衙门大门却迟迟不开。拖到傍晚,心急的村民忍不住砸门,长史才率领差役出来解释。

    村民被告知,昨夜牢中出了大事,还没有调查清楚,所以不能让他们把人接回去。

    “什么事?难不成州府说话不算话吗?”

    “对啊!说好了让我们接走,这会儿又找什么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