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记住,考试从来考的不是才华,尤其是文章诗词的比例越来越低之后。很多时候,考的就是技巧,经验。最后的一个半月,我会带着你们做各种考卷,你们可以不懂这些题目,但是务必给我记在心里头。多记住一道题,多答对一个字,你们就多一分进入复旦学堂的机会!”

    到了最后一个半月,试卷还真送来了。

    这些卷子,有几套是胡俨出的,还有十几套是黄观出的,其中出的最多的是夏知凤,她从应天送来了足足二十套。

    这几个人,都堪称学神级别,他们虽然不在复旦学堂,但是却很了解复旦学堂的风格,尤其是夏知凤,她甚至把每一道分解开,告诉做到哪里,可以得多少分数。

    对于学生来说,只需要废寝忘食地玩命就是了。

    几个月下来,这些千户所子弟,从最初的顽劣迷茫,到现在信心满满,斗志昂扬,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进步有多大。

    这里面不乏比张庶宁大好几岁的年轻人,但他们对这位小先生,无比尊重,甚至敬若神明,简直比他们的父母还重要。

    转眼之间,考试的日子就临近了,张庶宁亲自带领这一批学生,赶到了曲阜。

    很显然,他们应该算是一大堆前来应试的学生中,最狼狈的那一批,不少人还穿着草鞋,打着绑腿。

    这是哪来的一群放牛娃?

    你们走错地方了吧!

    牲口市场在那边呢?

    张庶宁倒是很坦然,“去吧,对得起自己就好!”

    学生们用力颔首,迈着坚定步伐进入了考场。

    两天考试下来,剩下的就是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