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的不仅有北京,还有南京。

    舳舻横江🍁🅈🄥,旌旗敝空,两支大军隔江对峙。长江西岸,以江浦县县🋌城为中心,驻扎着西军的近四万大军。而长江东岸,便是六朝古都,十里秦淮。

    黄得功对明朝,对崇⛙🚱🗉祯皇帝都忠贞不二,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他带着几千兵马且战且退🅟🇵,尽管也给西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可还是一步步退到南京附近来了。

    南京守备宁阳侯陈光裕本就身体不好,🔉⚝得知这一噩耗,竟一命呜呼。陈光裕一死,南京勋贵中地位最高的就是担任操江提督的魏国公徐弘基,也就是中山王徐达的后人。

    徐弘基此🍁🅈🄥时的身体也很不🐇♙好,患病不能视事。他的长子徐胤爵又是个扛不起事的废物。勋贵之中,竟然没一个人能出头。

    其实明朝的勋贵子弟也并不全是软蛋,比如说徐弘基次子徐文爵和侄子徐仁爵,李文忠的后人李锡祚、李锡贡、李宏霈、李邦铸,邓愈的后人、徐弘基的女婿邓文昌,宋晟的后人宋国祚,郑亨的后人郑胤元,李彬的后人😥🃟🙁李茂先,常遇春的后人常元亮,汤和的后人汤南金,王守仁的后人王业泰等等,姑且不论能力如何,至少🜓🁲🉯都是有气节的好汉,能够以身殉国。任何一个群体,不管多么腐化,也总会出几个道德品质很高的个人🜙🂥🐵。

    然而近三百☘⛏🙚年来,明朝的勋贵繁衍出了多少后代?真正与国同休的又🗿♰🌇有几个?💦🔇⚋

    在这个关键时刻,忻城伯赵之龙被推举出来成为了勋贵们😡🂸的话事人。他做出的第一个决策就是:不要放黄得功过江。

    和赵之龙相比,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倒是个比较正派的人物。他和赵之龙这对搭档在另一时空上演了南明史上的荒诞一幕(相对于其他事情,这件事其实也♿没那么荒诞),世受国恩的南京守备勋贵赵之龙跪迎大清王师入城,“幸进”的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被清军俘虏之后🔽🆄跳楼了。

    当然,和有勋贵殉国不代表勋贵就不腐朽一样,有太监殉国也不代表依靠👴太监有卵用,崇🅟🇵祯信用太监的做法只导致了进一步的君臣离心。

    韩赞周虽然终于大明,可他也反对让黄得功过江。黄得功的兵马吃了败仗,丢了辎重,在这个年代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纪律,就连闯军和西军也是一样。何况黄得功治军原本也算不得一流,他只能约束得住自己的嫡系部队,对于那些到了🖕南直隶之后才配属给他的将领控制力很差。

    各部溃军在西岸屠村镇,焚庐舍,南都官绅见此情形,人心惶惶,唯恐败兵过江之后大肆烧杀🋁🖔💗淫掠。恰在此时,应天巡抚张国维带着吴淞一带的驻军以及郑氏水师的援兵赶到了南京。赵之龙、韩赞周等人当即要求他们,绝不能放北来败兵过江,荼毒江南。

    这个要求吧……按理说也是有其合理性的,而且南京的绅商百姓全都欢迎这个决定。他们都害怕外来客军过江之后会破坏他们平静的生活,🂓实际上也是一定会破坏的,可是他们采用的方法实在是……

    如果是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他们来操作,一定是派出船只,将对岸🐢🁢的败兵二三百人一队地接到东岸,等他们登岸,立刻包围缴械,比较可靠的将领仍独自领兵,信不过的就拆散分配到各营去,这样既防止了乱兵的祸害,又将他们吸纳为己方的力量。

    然📇而南都群僚想出来的办法是:“过江之人皆为逃兵,见之即开炮轰击,不许放一👭叶扁舟过江。🚣🕑”